[健康时报] 教孩子“好好生气”
来源: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发布时期:2025年09月22日

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苦恼,孩子动不动就大哭大闹、满地打滚、甚至拳打脚踢。不妨试试以下三招引导孩子学会“好好生气”。
照照镜子先改自己。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,90%来自家长的“现场教学”!所以下次生气时,试试把怒吼换成用严厉但不过激的语气说出“我现在很生气,需要冷静 5 分钟”。当孩子看到你用平和方式表达愤怒,他自然也会跟着学。
原则上不妥协让步。我们是不是会发现:只要孩子闹得够凶,最后总是自己在妥协?如果是,那父母就中了“情绪勒索”的圈套,其实这就在向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:只要我闹得够厉害,我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。因此,家长一定要坚守好自己的底线,言语上保持平和,行为上保持坚定,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、不让步,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建立规则意识。
别当“情绪助燃剂”。“你怎么又这样!”“再哭就不要你了!”家长千万不可以反复用这样的言语刺激小朋友,过度的贬低、唠叨,都会让小朋友烦躁。当孩子情绪上头时,可以先安静陪伴,引导孩子通过合适的途径正确发泄自己的情绪。等他们稍微平静,再温柔地问 “是不是刚才很委屈呀?”,听听他们想表达什么。给孩子发泄的空间,比讲道理更管用!
争吵一定是在双方都情绪激动的情况下才会爆发,希望家长主动做那个更平和、更理智的人,允许孩子有宣泄的途径,在情绪激动时避其锋芒、避免过激。学会处理愤怒是成长的重要一环,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让孩子变成听话娃娃。只有长期坚持,言传身教,才能让孩子切实地做出改变。


